定义的价这个正在重新值香港术平数字台,T艺艺术
最近我在关注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艺术NFT平台——ULTILAND。作为一个长期观察艺术市场的从业者,我觉得它可能代表着数字艺术未来发展的一个新方向。 第一次听说ULTILAND时,最吸引我的是它独特的双重身份:既是数字艺术品牌,又是NFT发行平台。说实话,现在打着艺术旗号做NFT的平台不少,但像它这样真正懂艺术又懂金融的还真不多见。 记得上个月26号,他们在香港中环举办的那场"未见之见"活动就特别有看头。我虽然没有亲临现场,但从朋友发来的照片就能感受到那种艺术与金融碰撞的氛围。交银国际、华德国际这些金融大鳄都来了,芒果TV、中国文化基金会的代表也现身助阵,这种跨界组合本身就很有故事性。 说到合作艺术家阵容,不得不提他们的眼光确实独到。80后卡通代表人物司玮的作品我收藏过几幅,那种独特的视觉语言在NFT领域应该会有不错的表现。还有玻璃装置艺术家慕晨阳,能把这种传统工艺转化为数字艺术,想想就让人期待。 最让人好奇的是那位神秘艺术家"Dao Bomb",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操作,让我想起了当年Banksy的市场策略。不得不说,ULTILAND很懂艺术市场的运作法则。 他们的U_KEY NFT设计挺有意思,不是简单的数字图片,而是连接现实权益的钥匙。我特别喜欢线下权益这部分——私人晚宴、VIP展览,这些体验型权益才是当下高净值藏家真正看重的。 记得去年我在巴塞尔艺术展上跟几位藏家聊天,他们都提到现在单纯的数字艺术品收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,大家更渴望能带来社交价值和独特体验的收藏品。ULTILAND显然是get到了这点。 看了他们的团队介绍,创始人JIN带领的这支队伍确实来头不小。好赞资产、沿海控股这些合作伙伴,在金融圈都是响当当的名字。更难得的是他们还有中央美院新媒体艺术系的专业支持,这种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在NFT领域很少见。 我特别注意到他们团队制作的《艺文中国》这个节目,作为中国首个跨界艺术文化访谈节目,它的史料价值确实不可小觑。有这样深厚的艺术积累,做出来的NFT平台自然更有底蕴。 选择香港作为大本营是个明智之举。这里既有成熟的金融市场,又有活跃的艺术氛围,政府对Web3的开放态度更是锦上添花。香港当代艺术馆、大馆这些地标的存在,为ULTILAND的线下活动提供了完美的场地。 他们的"岛屿"概念我很欣赏。在这个虚拟与现实的交界处,艺术家和藏家可以自由交流,这种社区感正是当下数字艺术生态最需要的。 只发行600枚创世NFT这个决定很大胆。在NFT市场整体低迷的背景下,这种限量策略要么成就传奇,要么成为笑话。但以ULTILAND的资源和运作能力来看,我更倾向于前者。 作为一个艺术市场的老兵,我建议感兴趣的藏家可以多关注他们的动向。这类有实体支撑、有专业背书的艺术NFT平台,很可能是下一轮市场热潮的引领者。当金融遇见艺术,这家平台到底在玩什么?
艺术家的新舞台,藏家的新乐园
一张NFT,多重价值
团队背景:艺术与金融的完美融合
香港:Web3艺术的理想试验场
未来展望:600枚创世NFT的价值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黄金市场观察:多头行情能否持续?资深交易员为您解析
- SeeDAO:一场关于数字文明的社会实验
- Intent-Centric:Web3用户体验的革命还是换汤不换药?
- 以太坊能否逆风翻盘?ETH期货ETF或成关键转折点
- 黑客事件余波未平:CRV交易量惊现自由落体后的行业思考
- 元宇宙不再是科幻:这些真实应用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
- 比特币ETF即将破冰?金融巨头们正在押注这场加密革命
- 李隆9.25比特币交易手记:从实战中悟出的投资真谛
- 市场观察:当币圈与股市同步跳水,我们该警惕什么?
- SEC再次推迟比特币ETF审批:加密投资者的漫长等待何时结束?
- 香港虚拟资产牌照申请大揭秘:四家实力派交易所浮出水面
- 比特币ETF即将破冰?金融巨头们正在押注这场加密革命
- 稳定币热潮下的冷思考:专用链到底有没有未来?
- 加密货币风险管理:一场没有标准答案的全球考题
- 以太坊合并一周年:环保成就显著,但去中心化之路仍漫长
- 比特币过山车:美联储加息阴影下的加密寒冬
- 新政冲击!香港稳定币交易量一周内蒸发三分之一
- 10月2日币市观察:BTC与ETH合约交易的十字路口
- 币圈大佬的财富收割术:当韭菜遇上李笑来的2亿美元教训
- 手把手教你玩转Doubler零成本撸空投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