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底区块么关于是什讨论链未来的一场
最近加密圈子里几位投资大佬在推特上热议L2的价值定位,这事儿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。说实话,作为一个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越来越觉得L2这个概念有点被神化了。记得刚入行那会儿,大家都把L2当作解决以太坊拥堵的救世主,现在反而越说越玄乎了。 知名开发者AC一语道破天机:L2本质上就是个带打包服务的跨链桥。这话说得真是一针见血!你想啊,从架构层面来看,L2和跨链桥不都是三明治结构吗?底层公链-中间层-上层网络。说实在的,现在很多L2的用户体验,跟用个兼容EVM的公链有什么区别?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。看看Arbitrum,68.8亿美金的TVL里,46.2亿都锁在官方桥里;Base更夸张,5.7亿总TVL里4.1亿都在桥上。说白了,大部分资金还是在"桥"这个环节打转。 不过要真说L2就是桥,那也太简单粗暴了。咱们还是得掰开揉碎看看: L2是典型的"子链"模式,就像个离不开父母的孩子。以太坊主网负责数据可用性和最终确认,L2链就是个高级计算器。官方桥也就干三件事:存钱、铸钱、取钱。 跨链桥就不同了,人家讲究的是"独立自主"。源链和目标链是平等关系,中间的桥得是个"八面玲珑"的中介。什么MPC多签、Tendermint中继链、ZK验证系统,花样多得我都记不住。 L2的节点像个勤劳的快递员,主动打包交易往主网送;跨链桥则像个老派的银行柜员,等着用户来办事。这就决定了L2必须支持虚拟机,而大多数桥压根不需要这玩意儿。 现在的L2都在打差异化竞争。Arbitrum专攻DeFi衍生品,Optimism玩合成资产,Starknet搞全链游戏,Base押注SocialFi。而跨链桥们都在追求"天下大同",LayerZero、ZetaChain这些项目天天喊着要实现全链互操作。 L2主要靠发币赚钱,桥主要靠收过路费。不过现在市场太卷了,新L2都在疯狂搞空投营销,跟当年1CO似的。桥里面也有奇葩,比如ThorChain就特立独行搞发币模式。 现在的L2市场就跟互联网巨头垄断一样,头部玩家通吃,新来的只能靠撒钱求关注。我最近就被各种"做任务领空投"搞得头大,感觉又回到了2017年。 说到底,L2的叙事还是建立在牛市逻辑上的。就像2017年大家相信区块链能改变世界一样,现在大家相信以太坊拥堵会导致价值外溢到L2。从数据来看,Arbitrum确实比Avalanche更能吸引资金,这说明L2的逻辑还算站得住脚。 作为一个经历过三轮牛熊的老兵,我觉得L2现在需要的就是两样东西:时间和牛市。就像当年DeFi Summer之前,谁能想到Uniswap能这么火?给L2一点时间,等牛市来了,自然就见分晓了。 不过话说回来,投资这事最怕的就是把概念当真理。L2再好,也得看具体项目。就像不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都能成为腾讯阿里一样,最后能活下来的L2可能就那么几个。咱们还是得擦亮眼睛,别被各种新概念忽悠瘸了。L2的核心功能:不就是个高级桥吗?
细节见真章:L2和桥的五个本质区别
1. 架构设计:谁是谁的爹
2. 共识机制:积极与消极
3. 设计理念:专精vs通用
4. 赚钱方式:发币or收税
5. 市场环境:冰火两重天
L2的未来:等待牛市的解药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当数据遇上游戏:Footprint Analytics如何点燃Web3游戏革命的引擎
- 通胀降温下的加密狂欢:美联储转向将如何重塑市场格局?
- 网易区块链掌门人顾费勇:从技术极客到杭州工匠的华丽转身
- 寒冬中的突围:香港重磅嘉宾齐聚Web3安全峰会
- 以太坊合并一周年:一场静悄悄的金融革命
- 鲸鱼疯狂抛售ARB,市场即将迎来大震荡?
- 加密市场震荡期:比特币37000支撑位能否守住?
- Kraken创始人谈币安和解案:行业公平性里程碑背后的隐忧
- 市场观察:当币圈与股市同步跳水,我们该警惕什么?
- 由A16Z领投的Story Protocol:重新定义数字时代的创作生态
- 这可能是全球最懂你的拳击沙袋:当AI成为你的私人拳击教练
- 重磅来袭!UPCX代币即将登陆MEXC交易所,开启支付新纪元
- Circle十年沉浮录:一位稳定币先驱的深度思考
- SEI币24小时暴涨28%!这波行情还能走多远?
- 11月30日市场观察:行动派的财富密码
- 铭文狂欢背后的真相:当孙宇晨进场后一切都不同了
- 资深分析师赵秦川:市场风云变幻下的加密货币投资智慧
- 狗狗币站在生死线:0.087美元这道坎有多重要?
- 当比特币遇上熊猫:一场关于价值与功能的奇妙对话
- 币安帝国沉浮录:赵长鹏的加密货币王朝更迭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