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算的了底算吗解E它到你真
最近在币圈里,Ethscriptions这个话题突然火起来了。作为一个从去年就开始关注这个领域的老韭菜,我发现很多人对它的理解还停留在"以太坊版BRC-20"的层面上。今天我就想跟大家聊点掏心窝子的话,说说这个eths到底是个什么玩意。 记得去年8月份那会儿,各种铭文项目像下饺子一样冒出来。当时我在推特上看到有人讨论eths,第一反应就是:"这不又是蹭BRC-20热度的山寨货吗?"说实话,那时候大多数人都没把它当回事,包括我自己。直到最近看到圈内几个大佬在争论eths算不算Layer2,我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东西。 说到Layer2,咱们得先明白它为啥会出现。想象一下以太坊就像早高峰的北京三环,每辆车(交易)都在抢那几条有限的车道(区块空间)。堵车(网络拥堵)是必然的,过路费(Gas费)更是贵得离谱。这时候就需要修几条辅路(Layer2)来分流。 我之前写过不少关于OP Rollup、ZK Rollup这些主流扩容方案的文章。简单来说,它们就像是把大部分交易放在"地下停车场"(链下)处理,只把结果"上传"到主路(主链)上。这样既能缓解拥堵,又能降低成本。 eths这个项目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,它完全不走寻常路。传统的智能合约需要在链上存储和执行,就像是把每笔交易都详细记录在账本上。而eths耍了个小聪明,它只记录最关键的信息(调用数据),剩下的计算都交给协议规则自动完成。 打个比方,就像你去超市买东西。传统方式是把每件商品都扫描计价(智能合约),而eths的做法是让你自己心算总价,只把最终金额告诉收银员(调用数据)。这样当然能省下不少时间(Gas费)。 真正让eths脱胎换骨的是ESIP-4提案。这个提案里提出的ESC-VM(以太坊铭文虚拟机),让eths从一个简单的"记账工具"变成了可以执行复杂计算的"智能助手"。 我特别喜欢白皮书里的一句话:"ESC-VM的目标不是取代智能合约或L2解决方案,而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优先提供低成本计算能力。"说白了,eths不想跟现有方案正面竞争,而是另辟蹊径,找到自己的生态位。 这让我想起当年的安卓系统。它没有直接挑战iOS在高端市场的地位,而是先占领中低端市场。eths走的也是这个路子,用低成本来吸引那些对价格敏感的用户。 当然,eths现在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。比如"Dumb Contract"这个名字起得挺有意思,但它确实存在功能上的限制。最让人头疼的就是不能直接支付,得靠"桥"来中转,这感觉就像网购时不能用支付宝,非得先去银行转账一样麻烦。 还有一个更隐蔽但更重要的问题:indexer(索引器)的角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。这就好比盖了栋大楼,却没人负责电梯维护。这个问题真要细说,怕是得另开一篇长文才能讲清楚。 回到最初的问题,我的理解是:eths在功能上确实实现了Layer2最核心的目标——扩容和降费,但在实现方式上又与传统Layer2截然不同。就像一个自学成才的程序员,虽然没经过科班训练,但确实能解决问题。 eths最聪明的地方在于,它没有试图重新发明轮子,而是找到了以太坊生态中一个被忽视的角落,用自己的方式发光发热。这种"四两拨千斤"的思路,或许正是区块链创新最需要的。从一场误会说起
Layer2的前世今生
eths的"弯道超车"
ESC-VM:从"小聪明"到"大智慧"
现实中的挑战
所以它到底算不算Layer2?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比特币的关键时刻:美国经济数据将如何改写加密货币走向
- 爆火的BIGTIME代币:游戏玩家和资本为何如此疯狂?
- 10月9日数字货币合约交易实战指南:把握震荡行情中的机会
- 当AI初创企业遭遇行业巨头:一场不公平的游戏
- 美国金融界打响稳定币保卫战:一场关乎6.6万亿存款的生死较量
- 以太坊基金会大额套现背后:是危机还是机会?
- zkLink:打破链间壁垒的下一代跨链交易引擎
- 印度加密货币监管迎来关键转折点:G20马拉喀什会议前瞻
- 8月20日加密货币市场复盘:白天空单策略大获全胜,晚间抄底机会出现?
- NTRN空投狂欢:百倍神话还是泡沫陷阱?
- 对话孙宇晨:波场TRON正在改写加密支付的游戏规则
- Metale V3上线:当区块链遇上真正的言论自由时代
- 市场风云变幻:当黄金与比特币齐舞,华尔街究竟在下一盘什么棋?
- 当比特币遇上乔·罗根:一场关于货币未来的精彩对话
- 比特币减半魔咒再现?历史能否重演引发市场焦虑
- 中国移动进军NFT领域:咪咕的元宇宙布局到底有多大野心?
- 地下美元经济暗流涌动:新兴市场如何玩转稳定币套利游戏
- 莱特币遭遇滑铁卢:65美元成多空分水岭
- 中国投资者为何在禁令下仍对加密资产情有独钟?
- 当区块链遇上魔都:一场不容错过的Web3思想盛宴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