堆导代终质押致构扎收益时加密机结跳水躺赚
在区块链世界摸爬滚打这些年,我算是亲眼见证了"质押挖矿"从香饽饽变成鸡肋的全过程。最近Kraken旗下Staked平台发布的数据着实让人唏嘘——作为加密圈最主流的"睡后收入"来源,权益证明(PoS)网络的年化收益率已经跌到了10.2%的历史冰点。 记得去年初不少DeFi农民还在炫耀20%+的质押收益,现在可好,连以太坊这样的头部项目都跌到了3.2%。这就像银行存款利率,从当年的"万元户"水平一路下滑到现在的"鸡肋"水准。有意思的是,越是收益下降,大户们反而越往里冲——ETH质押量居然逆势攀升到总供应量的22%,活脱脱一副"追跌杀涨"的魔幻场景。 更夸张的是执行层收益,1.3%的收益率连余额宝都不如。我认识几个矿工老哥,现在整天在群里哀嚎:"这年头连电费都快cover不住了!"究其原因,Layer2的崛起让主网交易量大减,再加上机构玩家扎堆入场,收益自然被稀释得所剩无几。 美国SEC最近的监管重拳可谓雪上加霜。先是给Kraken开了3000万美元罚单,又咬定Coinbase的质押服务属于证券发行。这让我想起去年FTX破产前还在疯狂质押1.5亿美金ETH和SOL的魔幻操作——现在看简直像最后的狂欢。 不过话说回来,虽然收益率持续走低,但质押对网络安全的贡献不可否认。就像我常跟新手说的:"别光盯着那几个点的收益,维护区块链长治久安才是正经事。"当然,这话现在听起来多少有点自我安慰的意味。 目前整个市场只剩Polkadot(15.1%)和Cosmos(18.9%)还能勉强维持两位数收益。但以我这些年的观察经验,这种"高息孤岛"往往持续不了多久。记得去年此时,几乎所有PoS链都能轻松给出15%+的收益,现在呢?超过7.5%都能算优质标的了。 说到底,这波收益下滑既是市场成熟的必然,也是机构大举入场的副作用。就像当年余额宝收益率从6%跌到2%的过程,当"躺赚"成为历史,或许才是行业真正走向规范的开始。以太坊的"收益寒冬"
监管大棒下的行业阵痛
最后的"高息孤岛"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市场迷思:当欲望遇见纪律,交易才能开花结果
- Web3创业者的真实心声:我在加密圈的酸甜苦辣
- 9.12市场惊现过山车行情,但下跌阴影仍未消散
- 2025年牛市:散户们最后的狂欢派对?
- 以太坊正在上演一场机构疯抢的大戏,今年它会是下一个比特币吗?
- 加密市场的春天来了?这些信号值得关注
- 比特币的三重蝶变:从数字黄金到全新生态的演进之路
- 当马斯克遇上狗狗币:一场和解风波掀起的加密市场涟漪
- 比特币站在十字路口:熊市阴霾下的机会与挑战
- Web3.0时代,KGT如何开辟社交新天地?
- OG地推团队的魔法:这个代币真能创造8倍神话?
- 以太坊合并周年记:一场静悄悄的金融革命
- 比特币投资收益背后的真相:别被表面数字欺骗了
- 企业投资比特币迎来重大转机:FASB会计新规将打破僵局
- Flatcoin:稳定币革命的下一个引爆点?看Coinbase如何押注未来
- 莫斯科将迎来年度加密盛会:第三届加密峰会9月启幕
- FTX破产迷局:34亿资产如何填补160亿债务黑洞?
- USDC流动性有多强?Circle首席经济学家揭秘:完胜传统银行
- 比特币到底值多少钱?揭秘数字货币投资那些事儿
- VR跑步机:苹果发布会未能呈现的未来运动方式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