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后当R多少数字集资丽的遇上一游戏坑场华藏着非法
最近在Web3圈子里,RWA(现实资产代币化)这个概念简直火得不行。看着那些把房地产、债权、股权等资产搬上区块链的项目,我这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司机也不禁要感叹:这到底是金融创新的未来,还是又一个披着技术外衣的资金陷阱? 记得2017年那会儿,我参加过一个区块链研讨会,当时央行刚发布《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》。如今6年过去了,类似的戏码又在RWA这个新概念下重演。有趣的是,虽然香港在2025年就要推出RWA的监管框架,但在内地,我们依然保持着审慎的态度。 非法集资这事儿,我总结起来主要有四个特征:第一是"无照经营",第二是"广而告之",第三是"稳赚不赔",第四是"殃及池鱼"。而真正的RWA项目,应该是资产数字化后的风险定价游戏,跟非法集资那种"空手套白狼"的把戏根本不是一个路子。 最近有个做房地产RWA的朋友来找我咨询,我就给他支了几招: 首先,千万别像发传单似的到处拉人投资。要设置门槛,像私募基金那样,只对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开放。其次,别学那些P2P平台天天喊"保本保息",投资人又不傻,现在谁还信这个?最后,资金用途必须明明白白,就像公司发债搞基建那样,每一分钱都要能说明去向。 去年有个投资者跟我诉苦,说投了个号称年化30%的RWA项目,结果血本无归。我告诉他,这种教训其实可以避免: 首先,要像查户口似的把项目资产查个底朝天。房产证、股权证明这些都得看原件,不是拍几张照片就能糊弄过去的。其次,牌照资质这些"身份证"一定要查清楚,就像你买基金要看公募牌照一个道理。最后,对那些"拉人头"返利、限制提现的项目,赶紧跑,头都别回。 说实话,每次看到那些天花乱坠的RWA项目宣传,我都忍不住想起2008年的次贷危机。当时不也是把一堆垃圾资产包装得光鲜亮丽吗?技术可以创新,但金融的本质规律永远不会变。 作为一个见证过多次金融泡沫的老兵,我想说:RWA确实是个有趣的方向,但现在的市场就像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,跌跌撞撞是难免的。在这个监管还在摸索、成功案例寥寥的阶段,与其盲目跟风,不如静观其变。 记住,在金融市场上,最贵的学费往往来自于那些听起来太美好的故事。当有人跟你说"这次不一样"的时候,往往就是最该警惕的时候。一、RWA与非法集资:看似相似却天差地别
二、项目方如何避免踩雷?
三、投资人怎么守住钱袋子?
四、写在最后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比特币世界的乐高:递归铭文如何重塑区块链生态
- 亚洲区块链盛会:Arweave Day 2023亮点抢先看
- 比特币现在还能买吗?资深玩家的真实想法
- 数据可用性的真相:你以为的DA可能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
- 比特币暴涨狂欢记:350点收益背后的投资故事
- 传统银行的区块链突围:澳新银行代币化资产测试引发行业思考
- Filecoin Data:在数据洪流中开辟新航道
- 太爽了!又一轮精准狙击拿下30点以太坊+300点比特币
- 比特币ETF:一场改变游戏规则的金融革命
- 说走就走的旅行遇上省钱神器,这份黄金周出游攻略请收好!
- 币安美国再爆人事地震:法律和风控高管相继出走
- SEC打响NFT监管第一枪:如何辨别证券型NFT?
- 又一起DeFi安全事件:Onyx Protocol 218万美元被盗始末
- PEPE币:下一个加密货币神话还是泡沫幻灭?
- 2023年加密货币投资指南:哪些代币值得你押注?
- 以太坊行情大逆转:ABC三浪形态能否成型?市场震荡修复进行时
- 美国国债突破33万亿:一个令人不安的经济里程碑
- 区块链界的天王演唱会:V神空降新加坡Builder Nights现场
- 为什么投资要能看到十年后的风景?
- 加密货币市场的春天来了?三大币种集体上扬释放重要信号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