危机的回调是美金机遇以太还是坊
8月14日这一天,相信很多以太坊投资者都记忆犹新。就在大家翘首以盼突破4870美元历史新高时,行情却突然急转直下,给市场来了个措手不及。短短一周内,价格从4790美元的高位一路跌到4060美元,跌幅超过15%,16亿美元的多头头寸被强行平仓。这种走势,简直就像是在告诉那些准备庆祝新高的人:"别高兴得太早"。 说实话,看着这样的行情,我不由得想起四年前类似的一幕。当时也是在这个价格区间,无数投资者被套牢。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,但这次真的会重蹈覆辙吗? 通过分析Glassnode的数据,我发现这波调整更多是获利盘回吐导致的。当价格突破4700美元时,已经明显偏离了市场平均成本。这就好比爬山,爬得太快总会需要停下来喘口气。最明显的证据就是质押数据——从8月初到月中,解除质押的以太坊数量从41万激增到91.6万枚,而这些早期投资者的平均成本才2800美元。换做是我,看到翻倍的收益可能也会考虑先落袋为安。 有趣的是,类似的情况在今年3月也发生过。当时指标触及同一水平后,市场确实经历了一波抛售潮。但关键在于,这并不意味着趋势的反转。 首先,以太坊的市场地位依然稳固。截至8月22日,以太坊合约交易占比高达67%,ETH/BTC汇率表现强劲。这就像是在说:"我仍然是这个市场的主角"。其次,看看全球资本市场的情况就会明白,资金对高成长性资产的追捧从未停歇。 举个例子,标普500的市盈率已经涨到29.51,处于近十年来的高位;而所谓的"AI七巨头"平均市盈率更是达到37。科创50指数更是夸张,164倍的市盈率反映出市场对新兴科技的狂热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以太坊作为区块链领域的核心资产,其估值逻辑正在发生质的变化。 特别是在《GENIUS法案》和"Project Crypto"创新计划的双重推动下,以太坊就像站在了风口上。这让我想起2015年时的亚马逊,当时很多人觉得估值已经很高了,但回头看才发现那只是起点。 最近MicroStrategy的股价大跌引发了很多讨论,这让我想到一个更深层的问题:比特币财库模式的可持续性。这类企业最大的软肋就是现金流完全依赖外部融资,一旦融资环境收紧,就不得不抛售资产来维持运营。 但以太坊财库公司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。通过质押,即便最保守也能获得4%左右的年化收益,这已经接近30年期美债的水平了。如果再灵活配置一些去中心化金融协议,收益还能更高。这种内生造血能力,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。 说到这,不得不提木头姐的投资策略。她选择入股Bitmine而不是直接买ETF,这背后其实有很深的税务考量。根据美国税法,基金如果通过ETF投资加密资产,可能会面临诸多税务风险。但直接投资财库公司就能规避这些问题。这就好比买房子时,直接购买和通过REITs购买在税务处理上的差异。 在我看来,以太坊当前的调整更像是牛市中的一次健康回调。当市场逐渐认识到以太坊财库公司的独特优势后,那些被低估的标的终将迎来价值重估。所以,与其担心4800美元会不会成为顶部,不如想想这可能只是新一轮上涨的起点。市场情绪在悄悄变化
为什么我依然看好以太坊
财库商业模式的突破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当人们谈论机构进场时,究竟指的是哪些机构?
- 加密市场风云变幻:比特币震荡之际,这些潜力币种正在蓄力
- 乌镇十年:从互联网小镇到AI试验田的华丽转身
- BRC20投资全解析:比特币生态的下一个黄金机会在哪里?
- 当创作者遇上区块链:Story Protocol如何重新定义IP管理?
- NFT市场惊现回春信号:CryptoPunks缘何一周暴涨900%?
- 稳定币江湖混战:社区驱动的USDV如何破局而出?
- 比特币减半:牛市信号还是市场幻觉?
- 比特币遭遇通胀冷水澡,12万美元关口能否守住?
- 深度解读:Pyth网络空投背后,预言机赛道正在上演怎样的金融革命?
- 别错过!Celestia第二轮空投攻略大揭秘
- AI Agent:人工智能时代的终极进化形态
- Ordinals生态爆发:谁将成为比特币世界的下一个独角兽?
- 比特币减半倒计时:一场供需关系的完美风暴即将上演
- NFT寒冬中谁在悄悄抄底?市场暗流涌动的三大信号
- 未来已来:为什么Web3钱包正在重塑我们的数字生活?
- 比特币ETF:一场金融创新的马拉松赛跑
- Solana生态热点轮动:看懂资金流向才能抓住下一波红利
- 以太坊市场观察:十字星背后暗藏的玄机
- 一个以太坊老兵的Solana探索之旅:我在BreakPoint大会的所见所闻
- 搜索
-